9月28日,国务院正式发布《中国的全面小康》白皮书,并举行新闻发布会。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,下一步,要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,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,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,着力挖掘居民消费潜力,推动消费总量扩大和质量改善。
无独有偶,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,要做好跨周期调节,稳定合理预期,保持经济平稳运行,并审议通过“十四五”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,推动扩内需、促转型、增后劲。
不难看出,“内需”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词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,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。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,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。
针对这一经济发展新格局,中银证券刘先政指出:
第一,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内需,扩大内需又以扩大消费需求为重点。我国有14亿人口,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,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,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广阔、需求多样。在供给端,我国具有最完整、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,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产业链、供应链完善。我国产业链、供应链和消费市场满足规模经济的要求,具备依靠内循环为主的基础。
第二,大国一般都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循环,我国也会继续积极推动国际大循环,继续坚持改革开放、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分工。未来,我国将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推进国内国际规则制度的衔接,构建现代化市场经济治理体系。
第三,双循环的关键的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优化国内要素供给结构,促进国内产业升级,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。而科技驱动产业升级才能激发国内经济高质量增长,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。要真正实现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全过程的国内循环流动,就要把科技产业作为重点来抓,尽快补齐产业短板。我国将加大对半导体和其他高端制造业的政策支持,努力减少高科技领域对国外技术、产品的依赖。
投资应顺势而为,那么“扩内需”带来的投资机会,如何把握?
中银证券推出的新基金——中银证券内需增长混合型基金(A类:013755,C类:013756)就将聚焦内需增长,掘金优质赛道,助力投资者把握内需赛道广阔机遇。
剑指“内需”,主题鲜明
中银证券内需增长混合型基金(A类:013755,C类:013756)的股票投资比例占基金资产的60%-95%,主要投资于受益于内需增长的行业。该基金将把握消费升级、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等结构式投资机会,重点关注TMT半导体、高端制造、新能源产业链、消费和医药等体现时代特征,符合政策导向以及代表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行业。(注1)
投资策略方面,中银证券内需增长混合基金将立足长远,通过“四步走”的方式力争实现投资目标。第一步:把握行业整体状况;第二步:预判产业发展趋势;第三步:挖掘成长龙头;第四步:力争实现投资收益。具体到选股标准,将从行业地位、公司治理、商业模式和管理层素质等维度出发,精选出有增长潜力且价格低估或合适的优质公司。
北大才子,实力挂帅
中银证券内需增长混合基金将由刘先政担纲管理,刘先政是北大软件工程硕士,有着7年证券从业经验,是一位注重绝对回报,投资能力较强的优秀基金经理。
刘先政过往管理的混合型公募基金A,过去2年业绩涨幅112.48%,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6.53%。而其管理的另一只混合型基金B,过去2年业绩涨幅也达到了109.98%,相比同期业绩比较基准,取得了93.45%的超额收益,海通评级五星。(注2)
展望未来市场,刘先政表示,受制度红利、市场环境、估值优势、外资入场和增量资金流入的影响,A股具备较为显著的中长期投资价值。而科技创新和碳中和下的能源变革是当前的主旋律,是政策支持的导向,预计成长风格占优的格局仍将延续。在此背景下,中银证券内需增长混合基金将聚焦于内需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,挖掘具有广阔成长空间的优质标的。产品的投资方向较为均衡,既包括受益于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消费、医药板块,也包括受益于经济转型升级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端制造业、TMT行业,以及在双碳背景下景气度不断超预期、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新能源产业。
注1:以上看好的投资方向仅为基金经理当前观点,不代表未来投资方向
注2:基金A:诺德新旺混合基金,刘先政先生任期为2018.6.9-2021.4.2。截至2021年6月30日,该基金自2018年2月7日成立以来收益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为130.72%/23.68%,2021年上半年、2020年、2019年、2018年收益以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:20.35%/1.90%、77.38%/10.38%、36.86%/13.93%、-21.03%/-3.48%。业绩比较基准为:中证全债指数*70%+沪深 300 指数收益率*30%
基金B:诺德新享混合基金,刘先政先生任期为2019.6.10-2021.4.2。截至2021年6月30日,该基金自2017年8月9日成立以来收益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为156.53%/27.86%,2021年上半年、2020年、2019年、2018年、2017年收益以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:9.64%/1.90%、87.16%/10.38%、15.62%/13.93%、0.95%/-2.31%、7.10%/2.14%。业绩比较基准为:中证全债指数*70%+沪深 300 指数收益率*30%
评级机构:海通证券,时间:2021.4.2。业绩数据来源:基金定期报告,截至2021.6.30。
风险提示:本基金为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,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,但低于股票型基金。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、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,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,也不保证最低收益。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《基金合同》、《招募说明书》等法律文件。本产品由中银证券发行与管理,基金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、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。基金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